999元也能捅破天!这款小巧设备,让每款手机都能用上卫星通信
原标题:999元也能捅破天!这款小巧设备,让每款手机都能用上卫星通信
导读:
当地时间月日下午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及东南部和东北部多地发生寻呼机机爆炸事件黎公卫部长称爆炸已造成人死亡约人受伤其中约人伤情危重日前千寻位置发布的一款新设备可以让每个手机甚至每个智...
当地时间9月17日下午,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及东南部和东北部多地发生寻呼机(BP机)爆炸事件。黎公卫部长称,爆炸已造成9人死亡,约2800人受伤,其中约200人伤情危重。
日前,千寻位置发布的一款新设备,可以让每个手机甚至每个智能设备都拥有 的卫星通信能力。
图片来源:千寻位置
简单来说,千寻位置发布了一款「双向北斗卫星通信终端」:这是一个小型充电宝大小的 卫星通讯终端,拥有 连接北斗卫星的能力。除了可以连接卫星外,这个通讯终端还可以通过蓝牙连接智能手机,用户只需要在手机 App 里编辑短信,就能通过通讯终端经卫星发送,也可以反向收信。
或者用更直白的话来说,这就是一个蓝牙连接的外置卫星通讯模块。
千寻位置推出的卫星终端已经在电商 发售,定价 999 元,内含三年资费(1500 条短信)。从性价比的角度看, 卫星终端的方案显然要远胜于「买一台卫星通信手机」。在去年华为 M e 60 Pro 的评测中,雷科技曾提到:
如果你有一台正常的智能手机,那你没必要为了这极少数的场景买一台可以直连卫星的手机。就算你真的有大量户外工作的场景,专门的卫星通话手机也会是更好的选择。卫星通信在国内属于「锦上添花」的功能,没有必要为了这个专门买卫星通讯手机。
图片来源:千寻位置
2023 年 8 月,华为发布 M e 60 Pro 智能手机,掀起了大众智能手机直连卫星的浪潮。很快,小米等品牌也迅速跟进,直连卫星成为了当时旗舰手机必备的功能。但可能是因为国内网络基建过于领先,本来用于应急的卫星通讯在绝大多数时候都没派上用场。
虽然用户不怎么用,但卫星通讯模块为手机带来的成本上涨却实实在在提高了旗舰手机的售价。有的手机品牌更是将卫星通信功能和产品序列的「超大杯」捆绑,让消费者产生了抵触心理。
图片来源:雷科技
一边是无意义的成本上涨,另一边是怨声载道的消费者,品牌的选择无需多言——2024 年不少旗舰手机都放弃了卫星通信方案,只有少数品牌还在坚持。
小雷以为卫星通讯功能会就这样从智能手机品类淡出,但现在千寻位置这款产品,给用户提供了新的选择。
无论在手机还是产品形态上,都没有「取代智能手机」的意思。它反而更像一个「DLC」,可以为手机提供额外的拓展功能。在日常生活中,它不会为手机带来额外的负担。但当你真的需要深入野外时,带上它也不会影响智能手机的正常使用——很多人不知道,在使用卫星直连功能通话时,手机必须时刻对准卫星;但用千寻位置的终端发短信,体验跟打开微信发消息其实没什么区别。
小雷在这里也大胆估计,未来应该会有商家提供这类卫星终端的租赁服务,充分提高卫星通讯这种极小众产品的利用率。
图片来源:千寻位置
而从另一个角度看,千寻位置卫星终端的出现其实也揭示了过去智能手机卫星通讯功能背后的「溢价」。除掉套餐费用,千寻位置购买成本大概在 800 元。将其整合在手机里,溢价可能有接近 500 元。500 元的成本可以用来升级电池、屏幕、存储或摄像头,也可以给手机加入卫星模块。当这道选择题放在消费者面前时,消费者又会如何选择呢?
尽管小雷在短期内没有使用卫星通讯的计划,也不会往没有信号的深山老林里钻。但从手机行业的角度看,我确实很欣赏千寻位置这种将 用功能从智能手机中剥离的做法。从某种程度上看,千寻位置这种做法,其实也算得上是模块化手机的精神续作。
模块化手机本质上是 PC DIY 理念在移动端的延续。对于台式机电脑,没有人会刻意提出模块化的概念,因为主流台式机始终都处于高度自定义的状态,电源、内存、硬盘、显卡、显示器等一系列组件都可以极为轻松地更换。
而模块化手机的理念和 DIY PC 有些相似,但其目的并不是为了打造「高性能」PC,而是在日常使用时保持手机的精简,让手机能以「拓展」的形式,在不同的时候应付不同的场景。
图片来源:Moto
过去不少手机品牌都推出过模块化手机产品,比如 LG G5、Moto Z。不同于 Google Ara 那种全盘揉碎的概念机,G5 和 Moto Z 每次只能安装一种拓展模块。这种「一次一模块」的做法不仅更符合手机技术发展规律,同时也更符合消费者的使用习惯。只可惜这种「硬连接」的模块与手机设计高度捆绑,无法在其他手机上使用。
而千寻位置的「无线模块」却给手机品牌带来了另一种模块化思路:无线连接的设计让模块通用于不同的手机,而不是成为某一手机的专用配件。在我看来,这才是未来「模块化手机」应有的特性。
回顾手机发展史,其实不少品牌都有在模块化手机的方向留下过自己的痕迹。比如索尼在 2014 年发布的 QX1 模块化摄像头,就率先提出了「无线模块」这一概念:
QX1 本质上是一个没有屏幕、没有镜头的无反相机,安装 EF 镜头后,用户可以用手机无线控制 QX1 进行拍摄。同时 QX1 背后也有一个手机夹,可以夹在手机背后,让手机「四舍五入」拥有使用专业相机镜头的能力。
图片来源:Sony
受制于当时的无线传输技术,QX1 的体验其实并不好。而过于超前的产品理念和 399 美元的超高售价也让 QX1 的销量寥寥无几。但从模块化行业来说,QX1 确实算得上是「行业先驱」。
当然了,可能有人认为「外置配件」并不能算是「模块化」。毕竟在这一理念下,蓝牙耳机、游戏手柄、散热背夹甚至是移动电源都能被称作广义的「模块化配件」。但在我看来,蓝牙耳机、移动电源等配件恰恰证明了「模块化」并不是什么天马行空的想象。
日渐丰富的手机配件市场拓宽了手机的用法,而蓝牙耳机、游戏手柄、散热背夹、移动电源这些配件,已经用实例证明了模块化手机的可行性。如果没有这些配件,反而要手机品牌将耳塞、手柄、散热风扇、20000 mAh 电池集成在手机里,我们的手机只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板砖。
图片来源:Razer
正因手机行业将这些「非核心」功能从手机中剥离,并将其以单独产品的形式封装,让有需要的用户在有需要时使用,手机才会有如今的发展。将非核心功能剥离,让有需要的用户自己选择,这不就是我刚刚提到的「模块化」的终极目标吗。既然听音乐、长续航这些功能我们可以通过「外置模块」实现,那利用外部模块实现卫星通讯这个理念照样行得通。
展望未来,广义的手机模块化或许将开启一个全新的技术生态。随着用户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开放的模块化 可能催生出新的产业链,鼓励更多创新型企业参与竞争,为用户带来更丰富的选择。
从用户角度来看,模块化设计也赋予了他们更大的自 和参与感。用户不再被动接受厂商预设的功能配置,而是可以主动选择和定制自己的设备。这种可以重新定义消费者与厂商之间的关系,促进更加开放和互动的市场环境。
图片来源:Moto
总的来说,广义的模块化手机代表着一种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思路,强调功能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它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也为用户带来了更多自主选择的空间。
未来,也许我们不用再讨论要不要花五千块钱买个「超大杯」的手机了,因为只要你愿意,连卫星通讯都能像买蓝牙耳机一样,随时随地买个模块接上。到那时,谁还会为了一两个功能特意去买「顶配」呢?
技术的发展总会让选择更多、体验更好。当然,我们的钱包也会轻松一点。